社会动员与网络化公共领域:图绘SOPA-PIPA的公共讨论网络
2018-11-24 16:14:52
  • 0
  • 0
  • 0

  来源:清华全球传播 

作者:Yochai Benkler等

Yochai Benkler(哈佛大学Berkman Klein互联网与社会中心主任)

编译:戴润韬

编校:王沛楠

原文载于Political Communication,2015年第4期

论文概要

2010年9月,美国《国会山报》(The hill)报道了一项“两党法案”(bipartisan bill)的引入——打击线上侵权造假法案(COICA)。支持者声称此项法案将使司法部更容易打击盗版网站,而反对者则认为它阻滞了网络信息的自由流通。因此本文先后跟踪调查了包括COICA,阻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和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IPA)在内的三项关于打击网络盗版的拟议法案,并试图通过对网络化传播和动员的有效案例的动态捕捉,来为愈加成熟且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公共领域(networked public sphere)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并对其中包含的政治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框架、信息扩散、党派、媒介效果以及媒介与社会动员的关系进行探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公共领域成为了过去20年里学者们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的网络公共领域的定义为:网络公共领域是公共话语、政治争论以及社会动员等互动的替代性舞台,并且包括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实践、组织与传统媒体的直接或间接的交互的集合。

在以往的研究之中,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往往被排除在研究议程之外。研究人员对于新媒体所持的态度不是过于绝对的强关系论(也就是“赋权”)就是弱关系论(也就是断言网络关系很弱,因而无法转化为政治行动或者社会动员)。本文认为,网络公共领域使得社会传播和动员成本降低,为社会运动、政治运动和公共策略制定和实施开辟了新的道路,其虽是星星之火,却已有燎原之势。网络公共领域的成型已经威胁到了传统媒体“第四权力”的地位。

本文对SOPA-PIPA争议的研究为网络公共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以数据为导向的研究不仅能灵活捕捉领域中的动态案例,同时也对其推动网络民主的潜力持乐观态度。

(编者注:SOPA/PIPA法案是美国众议院及参议院提出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两个重要法案。其中“SOPA”为《禁止网络盗版法》Stop Online Piracy Act的缩写,“PIPA”则是《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reventing Real Online Threats to Economic Crevativity and Thef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 of2011的缩写)

围绕SOPA-PIPA议题公众争议的演变,本文收集了相关的数字资源。其中包括数字新闻报道、博客文章和网页,并使用定量的数据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在定量分析的部分,本文以超链接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linking patterns)作为分析基础。这一方法基于网站的链接反映了人的价值判断,因此链接的“共现”能够代表它们相对一致的价值的逻辑,从而建构以网站链接为“节点”的社会网络。

首先,研究者从媒体云(Media Cloud)中挖掘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新闻资讯。其次,对所得新闻信息进行人工审核并验证其内容的相关性后,通过计算机程序从所得文章中的“链接”(指文内链接)将媒体云补充完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程序找不到新的信息。使用所获得的最终相关信息、媒体资源和链接,可以生成每周和每月的议题网络。映射中的每个节点表示不同的媒体源,连接一对节点的线代表相应媒体源中讯息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链接。

每个节点的大小与给定时间段内传入链接的数量成正比(本质上是度中心性的大小),从而在议题的不同阶段直观地显示其聚焦的媒体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议题的,本文将节点媒体源进行了如表一中的分类。另外,本研究也结合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单独阅读出现在议题网络中的媒体源的头条新闻,以及对议题中的主要参与者进行非正式访谈。

从2010年9月引入COICA到2012年1月相关立法失败,本文一直在进行跟踪分析。这场争议由几个关键事件组成,这些事件的出现与网络公共领域中在线活动的高峰相吻合(如图一)。

第一阶段:COICA

议题的第一阶段以COICA的出现和消亡为标志。从网络媒体链接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主流媒体处于观望状态,CNET,Techdirt和TorrentFreak等网络科技媒体在议题中起着引导信息流的作用。其次,政客的博客圈在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二阶段:PIPA

第二阶段始于2011年五月参议院引入PIPA法案。本月,议题中有四组主要参与对象,并且有76个不同的媒体源和150多条相关新闻。本月的趋势仍然是以网络科技媒体为主要媒体源,但是独立组织和主流媒体在此时“入场”。独立组织的加入给法案反对者提供了相关领域的专业帮助。

第三阶段:SOPA

第三阶段的标志是德克萨斯州代表拉马尔·史密斯(Lamar Smith)推出SOPA法案。除了这些反复出现的节点之外,这几周中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主体”:维基百科,Fight for the Future(FftF)和OpenCongress。其中维基百科提供信息,FftF提供了部分信息和议题的视频,并敦促受众通过联系立法者采取必要行动(社会动员)。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产生了几个反SOPA激进主义节点(如politechbot.com和Tumblr等)。

图五成型的背景是一场由用户发起的激进主义线上动员——抵制注册商GoDaddy对SOPA和PIPA的支持。两图的变化充分证明了网络公共领域的活力和潜力,及其将“言论”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在正确平台上正确植入社会动员可以产生巨大影响。

图六所描绘的这周标志着争议到达高潮,数千个网站以不同形式“罢工”等事件的关注度激增。在此次大规模抗议活动之后,众议院和参议院版本的法案都被搁置。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更加动态化的网络公共领域。首先,在SOPA和PIPA失败后,相关争议事件的叙事出现了两个极端。在传统媒体和政治话语叙事中,仍愿将这种现象解释成“新技术”参与者入侵传统传播领域。但是,更激进的叙事是网络公共领域的属性之一。这种叙事必将推动新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参与模式的形成。因此这不是“选手交替上场”,而是“游戏规则改变”。

其次,线上抗议以及维基百科等网站的罢工对法案搁置起到了核心的干预作用。正如网络公共领域模型所预测,链接所构成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放大外围声音。较弱网站上的帖子被较强网站所引用,外围媒体源的声音因而得以放大。相似地,个人通过临时、分散的网络发起社会动员,促进了“所想”向“所为”的转化。在抗议活动中,个体受鼓动直接致电国会的行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SOPA-PIPA争议研究为“网络公共领域”和“网络化第四权力”的存在及其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也为有效的在线动员提供了方法论。SOPA-PIPA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发散的民主决策的未来图景。

论文来源:

Benkler,Y., Roberts, H., Faris, R., Solow-Niederman, A., & Etling, B. (2015).Social mobilization and the networked public sphere: Mapping the SOPA-PIPAdebat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32(4), 594-624.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