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和百度:互联网巨头能保护好用户隐私吗?
2018-03-28 10:33:00
  • 0
  • 1
  • 0

作者:刘远举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思考者iThink


当公众觉得被这个论述冒犯时
实际正意味着中国人隐私意识正在提升

近日,“剑桥数据”使用Facebook用户数据干预政治的话题愈演愈烈。而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百度CEO李彦宏的一番话在中国也引起广泛关注。

大数据时代,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是否更加全面了?数据公司获取用户隐私的底线在哪里?人们又能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乃至利用?

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针对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表示,“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或者说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这番话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引发舆论争议。

就在上周, Facebook “数据门”引起的轩然大波, Facebook 股价大跌,推特上掀起”删除 Facebook ”运动,一众科技公司大佬也争相表明自己的态度。而相比欧美互联网公司在数据上面临着各种监管,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确获得了比较大的数据空间。所以,李彦宏这番话会被视为对消费者隐私与数据的不尊重,所以,不难想见引发的反感。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李彦宏的话被断章取义了。

在会上,李彦宏首先肯定了数据在这个时代的重要作用,“网上能搜到的数据只占数据总量的20%,还有80%在企业手中,如果能把更多数据放在一起,实现的能力就会指数级上升。”同时,李彦宏指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与大数据的保护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一直在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所以,李彦宏这段话完整的来看,并没遗漏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他所谓的“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捷、换效率”,客观的说,是一个大实话。

从技术上看,现在的信息技术下,方便性必然建立在个人数据上。浏览器不用填密码,就得打开cookies;轻点鼠标购买物品,必然要交出自己的姓名地址、购物历史偏好;用APP引导自己锻炼身体,服务器没有积累的过往身体数据,就无法指导;打车,不给出目的地,打车软件就无法安排;吃饭用手机付款的时候,没有实名信息,就无法支付。如果要优惠券、要精确推荐,则需要交出自己的消费历史记录;网络交水电费,的确方便,但由耗电量,就透露了家庭的收入水平;新闻类APP,精准推送自己喜欢的内容,则意味着以前看过的东西被记录下来。

面对这样的场景,在信息与方便之间选择时,中国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数据,的确愿意用隐私去换方便。这是因为,在很多可以选择的场景下,中国人也几乎没有犹豫的选择了方便。

地铁里面用手机刷票进入,或者用人脸识别进入,这很方便,但同时,个人的行踪就成为服务器上的数据,但用交通卡则不会泄露个人数据;支付的时候,如果用现金,则不会留下个人数据,无现金支付则会。实际上,中国人并不在意这一点。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的互联网红利。

前段时间,不少人嘲笑香港,没有用上无现金化的支付方式。实际上,香港有成熟的八达通体系。八达通是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卡,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过程,可在充值机、商店付款处或用信用卡、银行账户充值,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八达通是匿名的。所以,嘲笑香港落后、老土的舆论之所以能成为潮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隐私并未纳入大多数国人的考虑范围。中国人的社会意识中,隐私这根弦很松。

某种程度上,隐私的需求,源于对自由的需求,是自由的一种,即我做自己的事,“你不要打扰我”,“你不要看到我”,“你不要监视我”的消极自由。对自由的需求与对安全的需求,永远是对立的。所以,观察中国人在自由与安全之间的选择,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测度中国人对隐私的需求。

比如,街头新增了几个摄像头,中国人肯定是欢迎的;高铁严格的实名制,的确极大的提升了火车的安全,中国人也是欢迎的。当这些一定给程度上损害自由,但带来更多的安全,与让人更守规矩的时候,中国人是欢迎的。

所以,李彦宏的话,未必是错的,是一个大实话。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公众觉得被这个话冒犯了的时候,实际上,正意味着中国人隐私意识正在提升。

中国人有着集体主义的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单位掌控一切,从工作到家庭个,从避孕套的大小、多寡,到家庭纠纷,生儿育女,单位负责一切。由于单位分房的熟人群居模式,任何一家的琐碎事情,都会迅速传播开来。在这种场景之下成长、生活的中国人,自然缺乏隐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个人相对于组织的非独立性,在思想意识上,也是扼杀个人隐私意识的。所以,从传统看中国人的隐私意识的确较低。

但是,随着新一代中国人的成长,物质条件的充裕,也让他们成长在更加独立的空间中。单位与组织的消散,大城市中独立的生存,都使得他们更注重自我,更具独立意识。因此也更具个人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意识。

中国的立法紧跟了这一趋势。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法律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还需提升社会意识。从公司层面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互联网巨头们,不但有义务遵守网络安全法,同时,在提升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方面,也应该积极主动的承担更多教育、引领消费者的责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