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连夜致歉“填坑”,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忘了“隐私”这回事?
2018-01-04 10:49:33
  • 0
  • 0
  • 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小鱼妈

这次支付宝连夜致歉把坑填上了,但用户们啊,以后记得长点心眼!

先讲个去年的段子:

如果没错记,2016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也是刷了屏的。大概为了避免这种“豁胖死得快”的副作用,让大家更安心地po朋友圈,支付宝今年的玩法改进了——除了能看2017年的花费,还能预测“我的2018年关键词”。

这一改进是非常成功的。面对满屏的黑框照片“我的2018年关键词”,作为一个敏感的H5行业从业者,第一时间就去打探这个产品到底多少pv(页面浏览量)

——“肯定是国民级的”。

心服口服之余,随手在朋友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po支付宝啊……

答案如下:

看看自己原来这么有钱

因为有一个预测

觉得太省明年要对自己好一点

对未来的期望挺打动人的

找人买单

凑热闹

瞄准了屌丝痛点

马云太会说话了

唤醒了一年的记忆

好玩

……

除了1、3、5,是明确和钱有关的,其他的理由,都是有关情绪。

我又数了一下朋友圈po出图片的人,108个里边,只有7个人是明目张胆po自己一年花了多少钱的。大部分人都是po了“我的年度关键词”。

来,分析一下这些词。

一类是类似于恭喜发财的祝福词:旺,快乐,成就;

一类是恭维性的个人评价:能干,才华,潮,品味,当家,范儿,颜值正义;

还有一类,是类似于“诗与远方”的鸡汤:远方,自由,温暖,柔软,爱,小确幸,懂得,值得,坚持……

发现了没有?产品经理在第三类词语中动的脑筋最多,词语最丰富;而在传统的祝福性的话语上,最敷衍了事。

至于说对应关系,好事者的总结如下:

然而我所知道的是,支付宝今年首次推出“关键词预测”,关键词主要是“根据过往消费数据与特征,给到的新年祝福”。举个例子,如果一位用户今年开始买健身器材了,那么他的关键词可能是“坚持”。这个一方面是对他消费情况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个良好的祝愿,希望在2018年能有所坚持。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具体情况参考的消费维度会更多一些。

买健身器材/“坚持”,这逻辑也有点道理……好吧,按你胃,who cares!还记得前段时间有测“心理年龄”的游戏刷屏,不是就有程序员跑出来说了吗,什么算法、测验……都是扯淡,结果就是随机的。

大家还不是乐此不疲!

点解(为什么)?

我们有一个产品经理,在设计H5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爆款,首先要从“我”出发:我的照片,我的回忆,我的关键词,我的性格,我的账单……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理论,人生如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从经验而来),来扮演自己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有策略地通过印象处理尽量地使自己的行为接近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那个角色,观众看到的是那个表现出来的角色而不是演员本身。

如果把社交网络认为是一种情境定义,我们似乎可以观察到一种全球性的表演特征:自恋。其实很难说这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也有可能我们一直希望扮演一个更好的自己,而社交网络相比真实的人际交往,我们加强自我呈现(selective self-presentation )的障碍更少,更易于向好友们展示出一个精雕细琢的自我形象。

总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丽亚斯观察到的结果就是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活动让我们变得更加自恋。亚临床阶段的自恋(或者说是每个正常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的一种性格特征)正在世界范围内显著地上升。

当然这种自恋也在进化。

比如初级阶段是晒包晒账单,中级阶段是晒美食晒海外旅游,高级阶段是晒活动晒名人合影,而晒出2018年的关键词是“远方”,恐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自恋了——有一个朋友在我的问题下回答说:“因为好不容易有人找了这么高端、个性的词语来吹捧自己啊!”

(完了这句话要得罪一大票人)。

支付宝的产品经理真是敬业的互联网心理学家,比如,它没有纠结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之类让客户得出一个精准的消费结论,而是随便找了一些情绪性很强的流行词,柔软啊,小确幸啊,然后就创造出了现象级的产品。

除了有一点,隐私。

这些你仔细看了吗?

我得承认我没有。一位互联网大佬在朋友圈里说:“阿里/蚂蚁最好注意一下自己的底线,用户也得注意一下阿里/蚂蚁的底线”。

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啊……曾经有句话很流行: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实际情况是,整个互联网已经记录下大量用户行为信息,平台们掌握了明确身分的大数据,而这里边的信息,就包括了我们主动呈现(扮演)的一部分。

是什么让我们一面害怕隐私被窥探,一面又一次次忍不住在社交网络上曝出自我?

为什么一个切中情绪、切中晒的需求的产品,再把“我同意……协议”这行字做小,就能让用户主动让渡了自己的隐私?

(当然,比较冤的是那些只想查询一下自己的帐单,也一不小心就接受了这个协议的人。不过随着舆论发酵,支付宝的反应相当迅速,目前已经把这个深受垢病的“坑”补上了,协议需要用户自己去勾选。)

实际上,这样的亏,我们在乐此不彼地转那些偷偷记录我们个人信息的心理游戏时就吃过了呀!

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说自我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 嬉戏(play)阶段:获得自我想象的角色扮演的最初阶段。 团体游戏(game)阶段:成长中的有机体开始体味进而理解处于有组织的生活中他人的角色。最后阶段:能体味进而理解社会中“泛化的他人”的角色或明确的“共有态度”的阶段。

可能不是很正确的感受,社交网络似乎让我们的自我停留在了“嬉戏”阶段。

在一个正常社会中,一个成年人的角色必须走到第三阶段,界定与他人的关系,界定隐私与公共,界定责任和权利。互联网早已是真实社会的镜像,但游戏规则却远远落后于真实,平台有责任,个体也要有意识,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角色扮演。

这次支付宝连夜致歉把坑填上了,但用户们啊,以后记得长点心眼!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